漫话新冠肺炎与习练太极拳
时间:2022-06-08 23:56|来源: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编辑:翟红艺|点击:次
文/高维东
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年末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传播以来,几经变种,传播迅速,今年3月初“新冠病毒新变异株奥密克戎”传入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和延边州等地,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全员动员,4月中旬实现了疫情防控社会面清零目标,鲜明标志着吉林省本轮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和根本扭转。
吉林省一线的医护人员与全国医护人员一样,为夺取抗疫的胜利作出了卓绝的努力和杰出的贡献,使得绝大多数的感染者得到治愈,从而也让未感染者获得平安之源。然而,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至今没有绝对治疗手段的传染性疾病,所谓“治愈”,不过是提升病人的免疫力以抵御病毒的侵蚀而已。免疫力成为全民抗疫最重要、最靠谱的武器!
免疫力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像维持人体正常运转的军队一样。免疫力对于人体非常重要,免疫力如果过低,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比如细菌、病毒等的入侵,感染的机会就增加了,人们称这些人为易感人群。因此增强自身免疫力,对抵抗新冠病毒是有帮助的,免疫功能比较强的人,自身免疫系统能够阻止、抑制、清除入侵的病毒,机体最终把病毒清除掉,不是靠药物,是靠自身的免疫系统。而提高免疫力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习练太极拳。
我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说过,“太极拳对免疫力有特殊作用”“练习太极拳有助于抗击新冠肺炎”。2020年7月,他致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再次肯定太极拳:“我们已用现代医学方法证明,太极拳是优于国外传统的对满足肺康复治疗的一种运动……”
当前,我们正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究其根本不是建更多医院,培养更多大夫,研究更多药物,而是让人不得病、晚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就是要强调预防。中医的理念就是治未病,治未病是一种最积极的预防医学思想。孙思邈讲道:“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这里的治,不仅是治疗,更是调理,调理亚健康状态,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
中国文化崇尚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身体与内在自我的和谐。太极拳是以阴阳理论为基础的拳术,以道为终极,以德为基础,以艺为方法,集成了中国文化的思想智慧、养生理念和武术技艺,讲究性命双修、身心同练,追求智慧,促进健康。例如,吴式太极拳强调“神领意催气运身”,具有阴阳互变的柔中有刚、刚柔相济、一动一太极的特点。习练时,太极拳在意识控制下的柔缓运动方式,可有效调整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提升身体机能,进一步改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增强自身免疫力,为预防新冠肺炎增设一道免疫屏障。
太极拳种类繁多,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等各有千秋,近年来全国太极拳爱好者越来越多,遍及大江南北,不分男女老少,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由于太极拳简单易学,对器材、场地要求低,可以多人练也可单人练,可以线下学也可线上学。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无论是高风险地区还是低风险地区,习练太极拳都与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不相冲突。一些地区在出台的群众防疫措施建议中,也倡导人们把站桩、太极拳等健身手段融入日常生活。
在未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社会大众对于太极拳的认识基本上是“老人拳”,大多数人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活动筋骨的一种娱乐方式,与广场舞目的一致,形式不同而已。年轻人在选择运动项目时,极少会选择习练太极拳来强健体魄。可以说,认知上的误区影响了青少年人群对太极拳的关注,这一点从我国太极拳受众群体的结构中也可以看出,太极拳并不受青少年人群的青睐,他们很少主动去学习和找寻太极拳的文化与哲理,参加太极拳运动,体味太极拳的韵味与魅力。同时,由于太极拳受众人群的庞大,也促进了从业群体的扩增,良莠不齐。加之太极拳内涵性较强,功能多元化,使得人们难以辨别区分。鱼龙混杂的太极圈时常有“丑闻”“作秀”被曝光,加重了社会大众对太极拳的真实性的不信任。加之,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太极拳所表现的“慢”显得格格不入。诸多原因,造成了太极拳的表面繁华,而“内劲”不足。相关研究数据显示,青少年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学习跆拳道、柔道、空手道等武技作为兴趣爱好,愿因无非是帅气、简单、见效快,由此让青少年认为太极拳“事不关己”。甚至可以说,社会大众对太极拳的认识进入了某种“恶性循环”当中。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太极拳作为抵抗病毒的一剂良药重新回到了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当中。科学及实践证明,习练太极拳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力,预防和抵抗病毒,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官方的声明和院士的发言都向社会大众证实了太极拳所具有的显著功效。这让社会大众对太极拳认识和态度有了新的转变,又由于太极拳的普适性较为宽泛,老人、孩子、青少年和成人都能在太极拳中找到适宜自己学习和练习的形式。一时间,各平台上对太极拳的宣传和教学层出不穷,太极拳又重新在社会大众的视野中“火热”了起来。
练好太极拳,即可防“疫”,又可战“疫”。如果有谁不幸感染了新冠,那也不必慌张,在积极治疗的同时,积极锻炼。一篇报道曾介绍,某省报记者采访疫情严重时期的收治医院,感觉到某处疗区气场较有生机,某处疗区则氛围比较沉闷。再深度了解,前者为中医疗区,综合诊疗,连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气功都派上了用场;而后者为西医疗区,仅仅依靠药物治疗。后来大数据证实,综合疗法治愈率优于单一疗法。中华武学,博大精深,且医、武同源,直指生命的核心元素精、气、神。尤其是太极拳——其舒展、其柔缓、其圆润、其顺畅通达、其内外相合、其随曲就伸、其物我两忘,可谓调理身心之佳药宝典。
为什么同样的新冠,同样的时地环境,同样的瘟疫传染源,有的人轻易中招,有的人“刀枪不入”?为什么同样的中招者,有的人扛得住,重转轻,迅速恢复;有的人扛不住,轻转重,甚至丧生?答案就在于自身的素质,抵抗力和免疫力。太极拳运动,可以激活和维护“免疫”系统,不断提高“抵抗”能力。为什么?因为太极拳运动内运其气,外动其形,运则畅五脏六腑,动则达四肢百骸。这太极拳运动的作用是“练形聚精”,精乃精华精要。
不运动或乱运动行不行呢?当然不行!不运动则体弱,乱运动放则体偏,只有如理如法的运动,才能维护、启动和提升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的“程序”,比如,习练太极拳的“抱七星”“云手”等,招招势势都是在怀抱宇宙,接通天地,久而久之,由内而外,由气而形,功夫上身,正能量聚集,“百邪可侵乎”,新冠又奈何?
太极拳是最具“深呼吸”的运动,即在行拳时最讲究“出入息”,故被称为“有出息”的运动和修炼(南怀瑾先生语)。太极拳《行功歌诀》云:“呼吸往来气贴脊,满身轻利顶头悬”,表明了呼吸乃生命之大要。
你可以几天不吃饭或不喝水,但你三两分钟不喘气试试?这还不只是在说外气(外呼吸),我们生命的身体内也有气,比如“气血”,像潮汐般有规律的“内动”。中华语言文字中,有那么多用“气”来表述和形容人体生命的词,如气脉、气象、气色、气质、气化,甚至心气、脾气等等。太极拳在呼吸中筑根基,就是在招招势势、手舞足蹈间“练形化气”。所谓“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其外“动”的武术技击用意暂且不论,其内“运”之精髓,实则是在效仿飞禽走兽之自然摄生之法。孟子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浩然之气就是人体之正能量、免疫体、抵抗力。有此浩然之气,什么非典、新冠之类,统统“气化”矣。
总之新冠疫情防控的成败,事关人民生命安危,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容不得半点麻痹和懈怠。弘扬太极拳运动,提高社会大众的身体免疫力,应该上升为应对疫情冲击的重要策略和利民举措,推广到各行各业广大群众的防疫实践中来,形成全民习练太极健身强体的生动局面。
作者简介:
高维东,男,东丰县,武术爱好者,诗词爱好者。乡村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