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美文】登黄鹤楼(散文)

时间:2024-06-07 10:26|来源:吉林省科普创作协会|编辑:李娇|点击:
孙原林
 
       今年,我首次登上了黄鹤楼。
       来到武汉的第二天,就去了黄鹤楼。
       当步入黄鹤楼公园的西大门,一绕过白塔,便看见两只光彩照人的大仙鹤了。在此,我仰望了一会伸向云端的黄鹤楼。接着便怀着愉悦之情走进了黄鹤楼,进而见到了黄鹤楼的模型和相关的书画作品。
       还是十多岁的时候,我就在古诗里读到过黄鹤楼。如崔颢写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我当时就在这优美的文字中体会到了黄鹤楼的丰姿冶丽和大唐气象。
       随着人海的涌流,我不知不觉地登到了黄鹤楼的顶层,悄悄往下一看,哇,好高啊,不免有点眩晕了。再往远处眺望,好像腾云驾雾了一般,彩鸟在视野里嬉戏歌唱。啊,我看见了滚滚向前的长江,像银河一样星光灿烂!啊,我看见了雄伟壮观的武汉大桥,像一道美丽的彩虹镶嵌在九天之上!
       这是我这一次登上黄鹤楼啊,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品读着风姿绰约的伟大祖国,欣赏着惊天动地的悠久历史。真可谓气吞云梦啊!
       黄鹤楼是蜚声中外的历史名胜,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临汹涌浩荡的长江,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历历在目。
       此刻,我想起了大诗人李白的两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和《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黄鹤楼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因耸立于黄鹄矶而得名。黄鹤楼和长江所构成的气势,已转化为李白、崔颢等历史名人内在精神的一部分了。
       关于黄鹤楼,还有两首震撼人心的词作。
       其一为南宋岳飞的《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这是民族英雄岳飞的佳作。原本中原大地山河锦绣、人们安居乐业,而如今荒烟城废、民不聊生,昔今对比,深刻表达了岳飞对国家的担忧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渴望上马杀敌、收复失地的伟大志向。
       其二为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到国共合作时的伟大胜利与大革命失败时的困难与痛苦,仿佛使我们来到了那个错综复杂的年代。也表达了毛泽东对革命前途的焦虑和对未来的充满信心。
       我觉得一个人游历时的观感,定会转化为灵魂的组合元素。这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所在吧。同样的黄鹤楼,在不同人的心中却是景象迥异的。这不正是黄鹤楼的无穷魅力吗?
       我想黄鹤楼的著名不在于建筑的秀美,而在于登楼时看到的不断变化的景色所呈现给游人的“更上一层楼”的感慨――就像勇攀人生高峰的强者定会收获伟大的辉煌一样。
       看大海,可以拥有博大的胸怀;登黄鹤楼,可以提升思想的境界。这就是我登黄鹤楼时的感受啊!
 

 
作者简介:
       孙原林,笔名童笛。1965年生于辽源,现居吉林。1988年结业于吉林市文学函授讲习所诗歌专业。2020年10月结业于第二期全国网络作家在线学习班。2022年8月结业于吉林省作家协会、文学院诗歌创作培训班。作品散见于《起点中文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诗刊》微刊、《中国石油报》、《石油金秋报》、《吉林日报》、《城市晚报》、《长白山故事会》、《参花》等。著长篇小说《傻瓜的邂逅》、中篇小说《同学如风》。在起点中文网上架连载长篇小说《这是神奇的对话吗》。吉林省科普创作协会会员。
 
       

 
 
 
 
 

    广而告之

    吉林省科普创作网 www.jlkpzjw.org..cn

    投稿邮箱:jlskpzjxh@163.com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普创作协会

    吉ICP备20210087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