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 殇
时间:2022-07-06 08:00|来源: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编辑:翟红艺|点击:次
文/陈静波
农历壬寅年正月刚过,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席卷长春。为了群众的身体健康,政府果断按下了暂停键,一时间城市仿佛被孙猴子叫了一声“定”,一切都进入静止模式,只有政府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像猴毛儿变成的小蜜蜂一样“嗡嗡嗡”不知疲倦地奔波在大街小巷。
抗疫战斗打响后,公安机关必将成为主力军冲锋在前。那是3月23日傍晚,我驾驶警车正在辖区执行疫情防控巡逻任务,在路口等信号灯时,看见一辆越野车突然停在我对过马路旁,一名司机冲下车跑过来对我说,他刚才在马路边捡到一只受伤的“大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我也很好奇,就把警车停靠在路边,跟着这个司机走过马路。
打开他的后车门,我看见一只长得像鸭子似的“大鸟”坐在地上,嘴尖而长,额头上的长羽毛像是刚被雨水淋过似的倔强“梳”向头后面,头下至嗉囊部分是白色的短羽毛,后背及翅膀是灰黑色,中间还杂着白色与暗红色。它的翅膀已经受伤站不起来了,迷茫的眼神中透着惊恐与无助。
“看到闪着警灯的警车,我决定还是向警察求助吧”,辛师傅激动地对我说。
这是一只什么鸟?怎么受伤的?该怎么处理?现在因疫情封城,人都停止流动,怎么护送一只鸟?如同发现一个小婴儿,一时间我也觉得茫然而不知所措。
听说辛师傅所在旅馆的地址,我马上联系该旅馆的老板娘,请她帮忙照看些时日,等疫情结束后再将这只鸟送到有关部门处理。
“这样,你先把这只鸟带回旅馆交给老板娘,我已经委托她帮忙照顾”。我给这只鸟拍照后目送着辛师傅驾车离去。
遇到迷路的人我帮忙联系家属,遇到精神异常的人我帮助送心理医院,遇到受伤的人我联系120急救车,遇到外地人遇到困难回不了家我就送到救助站……可是遇到一只受伤的鸟该怎么办?
警察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警察却是万万不能。
我与同事一边继续执行巡逻任务,一边与林业、动保等有关部门联系,终于查到了位于长春净月潭森林公园的长春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的电话。看到我发过去的照片,该保护站王主任确认这是一只凤头䴙䴘(pi ti)。
“这只鸟不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如果没有受伤,可以放生在水库等水草丰盛的地方”,我告诉王主任这只鸟的翅膀已经受伤了。
“那你们能把它送过来吗?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也出不去接运”。
此时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卡点执勤、社区巡逻、方舱隔离、核酸检测、物资保供、流调转运……一项项防疫工作千头万绪。在以人为本的国家大政方针下,每一项涉及民生的工作都必须积极落实好。在当时警力和条件都十分紧张有限的情况下,哪里还能抽出时间专人去送一只鸟呢?
经请示我告诉王主任我们暂时也送不了这只鸟,只能先寄养在群众家里了。
傍晚时分,我听说这只鸟不喝水也不吃老板娘给的菜叶、米粒,就又联系了王主任。
“这种鸟只吃鱼虾”,王主任告诉我说。
北国三月,天寒地冻,瑞雪纷飞。在疫情条件下,每家每户能获得一个蔬菜包都相当不易,上哪去弄鱼虾给这只鸟吃?
老板娘“急中生智”地说:“我家冰箱里有冻鱼,不行把冻鱼解冻后再喂它吃。”
“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试试了”,我也很无奈地说。
晚上睡不着觉,我上网查询了一下这种叫“䴙䴘”的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由于及时管控隔离,长春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可是也付出了很大代价。我的很多战友在抗击疫情战斗中被感染上新冠病毒。他们发扬乐观主义精神,即使在方舱隔离治疗期间,依然配合着医务管理人员维护着隔离区内的治安秩序。这种精神体现在抗疫战斗中的各个方面。这让我想起了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的经典语录:“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是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就不会怕流血牺牲!
时间进入五月份,新冠疫情终于得到控制。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人们终于可以走出家门,陶醉在充满希望和喜悦的季节里。我突然想起了那只䴙䴘,忙给旅馆老板娘打电话,却传来了她惋惜遗憾的声音。
“死了,收养几天后就死了”老板娘说,“那几天看到它的翅膀已经快要断了,骨头都支出来了。也不吃喝,也没有哀鸣和挣扎,只是两眼无神,也无视外界的存在。然后就死了……”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我“嗯”了一声默默地挂断电话,半晌无语。
不管新冠病毒是不是人为造成的,已经有很多人尤其某些“躺平”的国家决定放弃治疗,付出了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生命的代价。而在“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祖国,却以极少的生命代价战胜了疫情,换回了更多群众的健康,尽管我们也是付出了极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代价。
这只死去的䴙䴘,如果不被人类发现,在北方的严寒中也未必能够存活下来;如果当时被送到了动物救助站,也未必就能够救活下来;以它受到的严重创伤,能够在温暖的房间里和人类的呵护下静静地闭上眼睛,去追寻它梦中的伙伴,去寻找丰美的水域,也许就是最好的归宿。
动物和人类一样,有奋斗就会有牺牲。只要心中有梦想,就要努力去寻找诗和远方,直到生命停止的那一刻。
2022.6.12
【科普知识】
凤头䴙䴘(学名:Podiceps cristatus)亦称冠䴙䴘、浪裏白,是䴙䴘科䴙䴘属下的一种鸟类。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都有凤头䴙䴘或其亚种分布。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中文名
凤头䴙䴘
拼音
fèng tóu pì tī
中文学名
Podiceps cristatus
别名
浪花儿、浪里、水老呱、水驴子。
成年䴙䴘全长约50cm左右。颈修长,有显著的黑色羽冠。下体近乎白色而具光泽,上体灰褐色。上颈有一圈带黑端的棕色羽,形成皱领。后颈暗褐色,两翅暗褐,杂以白斑,胸侧和两胁淡棕。冬季黑色羽冠不明显,颈上饰羽消失。
体型较大的䴙䴘在50厘米以上,雄雌差别不大。下体近白色,上体灰褐色。翅短,尾羽退化或消失。足位于身体后部,有蹼,爪钝而宽阔。繁殖期成鸟颈背栗色,颈具鬃毛状饰羽。与赤颈䴙䴘的区别在脸侧白色延伸过眼,嘴形长。
习性:
栖息于低山和平原地带的江河、湖泊、池塘等水域,潜水能力强,以软体动物、鱼、甲壳类和水生植物等为食。繁殖期5~7月,在隐蔽条件好的芦苇或蒲草中营巢,以芦苇、水草为巢材,每窝产卵4~5枚,卵长圆形,灰白色。
成鸟发出深沉而洪亮的叫声。雏鸟乞食时发出笛声。
分布:
为东北至青藏高原的夏候鸟,在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越冬。
分布范围:
亚洲、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为部分型候鸟。
国内分布:
夏时见于东北部至西南部, 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盟至西部弱水),宁夏, 新疆(西部),青海湖, 西藏(西部班公湖至南部羊卓雍湖), 迁徙至东北南部, 华北各省, 西至陕西, 冬在长江以南地区, 西抵云南, 西藏(南部),罕抵台湾。
作者简介 :
陈静波,网名城市猎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供职于长春市公安局,系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朝阳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系多家文学媒体注册诗人。